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大国工匠!上海一线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荣誉殿堂
发布时间:2021/11/24 科技 浏览:307
“上海一线工人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好消息传来时,获奖者李鸿刚刚在新加坡“传授经验”后返程回国,仍在集中隔离期。
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而隧道股份管涵顶进工、高级技师李鸿,正是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从业38载,李鸿始终以“工匠精神”扎根做好隧道工程这一件事,把盾构技术从上海带往全国各地,并正将这项技术推向海外。结束隔离第一天,记者在上海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见到了这位人称“工人院士”的李鸿。
据介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获奖项目《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针对解决隧道复合地层掘进施工中,掘进效率低、稳定控制难和环境影响大等业界公认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去泥饼”“控沉降”“防污染”三大掘进施工新技术,突破了在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建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在饱和软土地层变形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跨越,并完成了工程泥浆及渣土的生态化利用。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上海北横通道、上海机场联络线等全国10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
李鸿解释,盾构掘进就像在“年糕团+钻石层”的“三明治”里打洞,施工风险和难度极大,而团队历经十余年盾构工程的实践与技术探索,研发的三大技术有效突破了行业瓶颈。
罗马非一日建成。1983年,李鸿加入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搬水泥等杂活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在一线的他历经38年,终成“大国工匠”。“我跟盾构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参与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通过多个大项目的点滴积累,我对盾构技术算是全盘掌握,包括地面沉降控制、走线、工程质量等。”李鸿说。
从参与被称为“九死一生”工程的上海外高桥合流污水处理9.1标工程,到成功打通上中路隧道,开创了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技术在中国成功应用的先河,再到完成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李鸿及其建设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克盾构隧道工程涌现出的新难点、新问题。
李鸿谦虚地表示:“获奖是集体努力的成果,也是集体的荣耀,技术不是个人的独有发明,而是很多人的结晶。”
获中华技能大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李鸿共事过的同事们认为,吃苦耐劳、勤奋、善学习、勤思考、有担当、勇于创新都是他能成功的特质。
为了解决两条隧道交叉穿越的复杂问题,他曾花费7天时间吃住在工地,每天苦思冥想、研究方案。“当时是真险,只要稍有差池,一条隧道就要报废了,那将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李鸿感慨,“工程做得越多越怕,因为关注到的风险点越来越多。”
对工程技术的准确判断来自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李鸿在工作中有个习惯,在笔记本正面记录工作事项和会议纪要,背面记录自己对技术的思考。一工作起来,李鸿就废寝忘食。下到地底查看项目,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时甚至24小时不合眼。
在工友眼中,李鸿是“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心里就很踏实。在与徒弟分享技术经验时,李鸿毫无保留,带教出上海市首席技师8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12名、高级工20余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个假命题。教会的徒弟如果都能独当一面,我的工作也轻松了。他们遇到新的问题再来找我解决,我自己的技术也会进步。”他说。
50多年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建立国内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体系,突破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限制,屡屡克服高难度复杂环境和复合地质建设的世界级施工难题。
长期发展实践中,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技能人才团队不断壮大,建立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的国家级、市级等各类创新工作室多达21个。在3000多名隧道人中,技能人才达800余名,高技能人才达400余名。
“在城市建设中,盾构可以减少对地面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采用盾构技术,希望我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了解盾构,增强培养新生代技能人才的动力。”李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