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宝山:科创、开放、生态、幸福,“北转型”中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21/11/10 科技 浏览:390
11月9日报道:正全速冲刺“北转型”的宝山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宝山区第八次党代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该区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其中,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实到外资、新设企业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结构、税收结构等各类经济指标持续优化。
亮眼经济指标的背后,离不开科创力量支撑。聚焦打造“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重要链接,做强优势互补的大学科技园,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突破“卡脖子”技术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积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数据显示,目前宝山区高新技术企业达848家,同比实现翻番;新增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专精特新企业67家、市区科技小巨人工程企业33家,59个项目获国家、上海科学技术奖。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勇担新使命,奋进北转型”,这既是我们这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按照市委“南北转型”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为主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社会治理范式实现根本性、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五年,宝山区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坚持以科创、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生态、幸福为价值追求,努力在区域转型中闯出新路,在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实现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功能突出、要素活跃、人才汇聚、产业高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向着更高质量的人民城市不断迈进。
科创之城,培育创新孵化全链条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研成果转化中难免遇上种种卡壳环节。如何进一步畅通转化链路,让科研创新更高效便捷?在宝山区,一条瞄准科研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路正逐步形成。
科研成果转化,源头在大学科技园。为“催化”产学研转化进程,宝山区全力打好“大学牌”。截至目前,环上大科技园4个基地初步形成全链条创新孵化功能。其中,脑机接口等一批“卡脖子”项目已成功转化。北大、华中科大等大学科技园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纷至沓来。宝山复旦科创中心、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创新科研载体相继建成启用。
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热忱,宝山区全力打好“企业牌”。宝武集团十大项目加速整体推进,涉及金额近200亿元。新能源关键材料等一批功能型平台陆续建成。
解决创新科研主体“资金之困”,宝山区增强科创金融服务功能,不止于全面集成整合现有资源,更敢于向“无人区”突破攻坚。譬如,其组建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同时设立50亿元科创产业基金和10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面向处于不同阶段的创新主体发起“合伙邀请”。就在最近,该区试点的“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入选全国首批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这项重磅改革的“投资标的”恰恰是市场上不敢投、不愿投的尖端创新项目,由此让那些有潜力的“种子选手”不必再在关键期为资金发愁。
破除机制瓶颈障碍,宝山区亮出的是一种“全域创新”新手势。这背后的深意,正是其坚持“一盘棋”布局,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比较优势,由此形成协同倍增效应。当下,不仅南大、吴淞科创核心承载区及各产业园区创新功能不断增强,新兴科创空间活力也充分迸发。譬如,初具形态的“1号湾”,目前已建成国家和市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6家,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瞄准“下一个五年”,宝山区将进一步打响“科创宝山”品牌,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增强核心功能、形成创新生态,创新强度和广度明显提升,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同时,将科创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批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具备世界级影响力。
开放之城,“双核五圈”构建示范标杆
迭代焕新的新空间,吸引全球海内外英才汇聚于此,成就更开放包容的新场域。
不久前,一场高规格的经贸论坛从美国纽约移师上海宝山。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举办地点,正是宝山区标志性城市更新地标——“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一场大会,集聚“全球智脑”,也彰显出更开放包容之姿。
广阔的产业空间,足以激发“全球灵感”。最近举行的2021首届吴淞口论坛上,《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发布。《规划》明确,要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推进宝山邮轮等一批旅游度假区建设。特别是,以邮轮、游船、游艇等“三游”业态为特点,打造匹配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水上消费集聚区。
以“双核五圈”为示范标杆,数字之城也正从雏形化为现实。当下,南大、吴淞核心承载区发力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正逐步夯实。以南大智慧城为例,这里正以高标准推进功能集聚、品质开发,全力打造硬核科技和高端产业生态圈。同时,轨交15号线TOD等重点地区建设加速,南大数字孪生城市初步框架已具雏形。
吸引人才之余,关键还在于留得住、留得下。为此,宝山区全面推行优秀人才樱花卡,通过市场化人才服务资源征集等方式增加“服务清单”。与此同时,“宝山高层次人才揽才计划”同步启动。区领导专程带队前往北京市海淀区对标学习,既为企业靶向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优秀人才,同时也为进一步用好北清复交等高校资源。
未来五年,宝山区将弘扬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更广领域聚各方英才、更大范围享多元文化、更高层次引全球合作。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投资、贸易、创业的首选地之一。加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互动、交通互联,北上海开放枢纽门户地位充分彰显。
生态之城,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
一座“未来之城”,不仅要产出高质量经济,还要产出高品质生活。
曾经的工业老区正在新一轮城市蝶变中焕发新生。但规划者在公共空间营造上的“精雕细琢”远不止于此。对标世界一流滨水工业地带的改造路径,宝山区积极嵌入了艺术元素,走出一条“工业+艺术”的城市更新路径。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顺利启动。未来,这里将成为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开放试验场。蕰藻浜15.6公里“科创之河”两侧,一批老码头、厂房、仓库等集中转型,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由此,焕活变身创新创业、休闲活动新空间。
聚焦转型区域的同时,城镇乡村也成为创新探索的“孵化池”。罗店镇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罗泾镇也以独具特色的“五村联动”模式跻身全国特色小镇。未来,这一乡村连片发展模式还将在全市复制推广。
建设现代宜居的生态之城,宝山区还设定了一串“KPI”指标。从提高500米半径公园绿地覆盖率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借由全力打造“公园城市”,打造更多市民休憩、交流、活动的“绽放地带”。
未来五年,宝山区将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转型道路,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城市更具韧性。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塑造体现高颜值、涵养新气质、洋溢文化味、充满亲近感的城市肌理,促进人城和谐共生。
幸福之城,民生实事紧贴百姓“心尖冷暖”
这一年,一批事关人民城市感受度的民生项目捷报频传。
南大智慧城通过综合整治实现“脱胎换骨”,总投资近400亿元的52个项目集中启动;百米双子塔楼结构封顶;吴淞创新城建设规划获批,两个1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加速建设。
从教育医疗到交通出行,一批紧贴百姓“心尖冷暖”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正加码推进。
医疗方面,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其中,高校和三级医院深度合作,由此加快各区域医疗中心内涵发展,建设一批优势学科群,打造特色中医药发展高地,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围绕教育供给,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等一批高质量育人项目也加速实施。90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在宝山区率先提出了“小先生制”。此后,该制度很快推广至28个省市。90年后,该制度注入新内涵,延拓出了“社区小先生”。在“双减”背景下,宝山区创新探索如何让社区成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和“实验室”。
事关人人出行体验的交通体系也正不断优化。G1503越江隧道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轨交15号线开通运营、18号线一期全线贯通,基本形成“三纵三横”快速路网、“七纵十一横”主干路网体系。
未来五年,宝山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顺应群众期盼、补齐民生短板、造福广大市民的民心工程,实现居民就业更加充分、居住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层治理水平走在前列,群众更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