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新型产业体系构建迈开新步伐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0739亿元
发布时间:2022/09/15 新闻 浏览:228
9月14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据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上海牢牢把握“实体经济是国之命脉”,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中之重,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723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亿元,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工业总产值从33834亿元提高到42014亿元,突破4万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据介绍,上海以制造业为实体经济主战场,2017年率先发布“实体经济50条”,2018年以来实施两轮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面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持续涌现的形势,我们瞄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推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六大支柱工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新赛道产业加速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是建设三大先导产业创新高地。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要求,推动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2021年总规模1.27万亿元。集成电路,聚焦“全链发展+芯机联动”,先进工艺产能、核心芯片能级、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配套支撑能力不断提升,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90纳米光刻机、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5G芯片等实现突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约占全国25%,集聚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吸引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生物医药,聚焦“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全面布局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创新出台浦东生物医药立法,CART细胞治疗、PET-CT、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和产品相继突破,举办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1700亿元,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人工智能,聚焦“算法创新+场景赋能”,推动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揭牌运作,原创算法、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设百余个重大示范应用场景;全国首部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发布,地方立法先行探索;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3056亿元,产业人才占全国1/3,连续举办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为引领行业的风向标。
二是打造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加快出产值、出品种、出效应,实现集群化发展,2021年六大重点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87万亿元。电子信息,推动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领域发展,提升核心环节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8K超高清芯片、智能座舱、5G通信模组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命健康,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医药流通,康复辅助器具、家庭服务机器人、在线医疗等加快发展、扩大应用。汽车,推动新能源化、智联化、品牌化发展,打造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和新车型,建设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站点规模加快扩大,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67万辆,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高端装备,建设民用航空、大型邮轮、重型燃气轮机、北斗导航等具有战略性的特色产业链,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聚焦临港打造“全球动力之城”。先进材料,化工、钢铁等行业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前沿新材料,布局膜材料、纤维材料等新兴领域。时尚消费品,发展化妆品、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一批国货潮品、文创精品、新锐品牌加快推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在明天召开。
三是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新赛道”布局、强化“终端带动”的要求部署,发布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三个新赛道行动方案,面向未来5年,拓展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培育增长新动能。绿色低碳,聚焦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过程高效化、终端电气化和资源循环化等“六化”趋势,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五大领域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企业、零碳示范工厂、绿色产业链,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元宇宙,坚持以虚强实的价值导向,推进链接、交互、计算、工具、生态“五位一体”布局,实施产业高地建设、数字业态升级、模式融合赋能、创新生态培育四大行动,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智能终端,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上海标识度的智能终端品牌,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同时,面向未来5-10年构筑发展优势,培育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前沿产业集群,布局脑机接口、基因和细胞治疗、智能计算、6G技术、新型储能、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
上一篇: 从一顶金凤冠看设计赋能“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