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这几项数据全国第一,夜间经济销售收入已超5000亿元
发布时间:2022/01/07 消费 浏览:305
2020年,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2.50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6%,比上年占比提高23%,居全国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消费第一城。这是1月7日发布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1)中的一组“亮眼”数据。
这份报告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商学院联合指导,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在线商品消费增长迅猛】
上海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居全国城市榜首,在线商品消费增长迅猛。《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232元,人均消费支出42536元,均位居全国榜首。网络购物交易中商品类交易额较上一年提高13.2%,占比已达58.8%,是网络购物的主体。
上海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明显,奢侈品消费快速提高。2020年,上海居民在消费升级类商品上的支出继续快速增长。在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饮料 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比去年增长了62.2%、54.6%和27.8%。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扬48%,达到3460亿元;奢侈品牌在中国境内的消费出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其中箱包皮具和珠宝以70%至80%的销售额增速一路领先。
免税经济引导消费回流,释放消费潜力。浦东机场2019年实现免税销售额116亿元,规模仅次于韩国仁川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从2017年世界机场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中服上海免税店开业至今三年多,吸引客流超400人次,销售额年增幅超20%。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10强。
上海时装周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带动效应日趋显著。全球时装周活力指数表明,上海时装周从前十年的世界排位第五、第六,跃居为第四,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一起挤上世界时尚产业第一方阵。全球首个“云上时装周”开启消费新模式,上海时装周参展品牌数量由2018的178个逆势增至2020年的216 个,首度超越纽约和伦敦。
【郊区商业渐成主力】
上海各区商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静安区商业一枝独秀。商品销售总量最高的分别是浦东新区、普陀区和长宁区,销售均超过万亿,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55.9%。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只有静安区、嘉定区、虹口区和浦东新区实现正增长,增长了21.1%、2.2%、1.9%和0.7%。从商品销售总额来看,静安区、宝山区、崇明区、松江区和闵行区都实现正增长,较上年分别提高了5.6%、5.3%、2.7%、1.4%和0.2%。综合来看,只有静安区是两项指标均实现正增长的行政区。
上海市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幅。
购物中心开业量骤减,郊区商业渐成主力。虽然,上海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共有17个,但相较于2018年的27个和2019年的36个,还是偏少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中,只有两个位于外环以内,其它大部分都位于外环以外,郊区商业逐渐成为购物中心的主要模式。
各市级商业中心消费水平空间分布。
“首店”经济效应明显。2020年上海共引入各类首店909家,其中全国首店、亚洲/全球首店分别有118家、12家,首入中国市场就扎根上海的首店比例为14.3%。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南京东路、新天地6个超级商圈包揽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首店。
2020年各区居民消费能力等级及占比。
打造分时段步行街,拉动城市夜经济发展。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文商旅跨界,线上联线下,在全市九大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推出了50余个特色集市,推出180余项特色活动。银联数据监测分析,上海夜间经济销售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夜间休闲娱乐消费占全天休闲娱乐的40%以上。
【“80后”和“00后”,谁更看重品牌】
哪些人是主要消费人群?《报告》发现,白领人士、打拼生活、日常超市是排名前三的消费人群,其中白领人士占到20%以上,打拼生活类型的消费也占到15%左右,是上海居民三大主力消费类型。
从区域来看,虹口区、黄浦区和静安区的消费能力则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尤其是消费能力显著高和高额消费的人群均位列上海市的前三位。上海市各个区域中,高端人群和文艺小资占比最高的是在静安区和黄浦区,二者之和达到了30%。高端人群消费主要分布于火车站、静安寺、南京路等上海的核心区域,“白领人士”和“打拼生活”则围绕上海核心城区呈现环状分布,虹桥商务区和陆家嘴商业中心则相对均衡。
从月平均消费来看,静安区、黄浦区和徐汇区等上海老城区强大且稳定的消费能力。
2020年各区居民消费人群类型及占比。
消费者的品牌观,正悄然发生变化。《报告》发现,男性消费者相较于女性更加看重品牌,女性消费者品牌观更趋理性。80后最看重品牌,00后最不看重品牌,90后品牌观两极分化相对严重。
消费者品牌重要性认知的年龄差异。
消费者对自有品牌产品有哪些品类偏好?《报告》发现,消费者对服装、食品饮料、化妆品、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和生鲜(包括肉类、海鲜、水果)有相对较高水平的自有品牌偏好。消费者期待的自有品牌产品是兼具质优价廉、安全可靠和品质感的。
消费者自有品牌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消费者对自有品牌形象的认知相对积极正面,自有品牌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比较好的;保健美容零售、大型商超、综合型电商和新零售是消费者自有品牌名称联想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