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持续推动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09/29 新闻 浏览:263
9月29日下午,上海市委外宣办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胡广杰围绕“建设人民城市共创美好生活”主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城市建设和治理进展成效的有关情况。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交通委党组书记、主任于福林,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委员、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家明,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委员、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委员、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桢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建设交通系统始终坚持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在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持续推动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与全市人民一起,奋力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更高质量城乡建设
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加速推进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一是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快落实。高标准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沪苏通铁路(一期)建成通车,机场联络线、沪苏湖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全面发力,综合交通、环境品质、新基建等领域专项工作加快实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亚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初步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投入运营。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两核三带多点”海洋产业布局。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建成投产,中心城越江通道形成“4桥15隧”布局,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中共一大纪念馆、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国妇婴奉贤院区、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浦东足球场等一大批科技医疗教育文体项目相继建成。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831公里,保持全球第一,公路总里程达1.31万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5844公里。对接海港、连接苏浙的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总里程约1900公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吴淞江上海段等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堤防、海塘达标改造和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
三是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围绕落实“双碳”任务目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广泛应用。截至目前,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已有绿色建筑总量3.15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总量6.5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实施,累计落实4372万平方米。建造方式实现变革,装配式建筑在新开工项目中占比超过90%。绿色低碳交通向纵深推进,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82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58.8万根。城乡水环境显著改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城市建成区累计303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写入联合国南南合作报告。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创造更高品质城市生活
牢牢把握上海“五个人人”的目标愿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下大力气改善市民居住、交通出行及城市环境,上海正日益成为人民宜居安居的幸福家园。
一是居住品质持续提升。成片旧改跑出加速度,近5年,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2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6.5万户,历经30年艰辛努力,历史性解决了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每年实施各类旧住房更新改造1000余万平方米,受益人数15万。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现批量化、规模化推进,累计完成加梯2756台,为“悬空老人”解决出行难题。着力健全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住宅小区老旧电梯维修更新、雨污混接改造、消防设施改造、老旧燃气立管改造等品质提升项目扎实推进。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不断完善“一个定位、两大体系、三个为主、四位一体”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受益面持续扩大,全市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14万户;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6.3万套;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实现了从配售、使用到供后交易全流程管理,累计签约购房14万套;38个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市属保障性住房供应50余万套,入住居民160余万人。城中村改造提速扩容,累计受益村民2.4万余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稳步推进,3.83万户农民完成签约,9600户入住新居。
二是交通出行更为便捷。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获得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轨道交通年均增能3%以上,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缩短至1分50秒,日均客运量978万乘次。地面公交服务层次不断丰富,71路、临港T1线等中运量公交开通运营,沪闵路等12条骨干公交通道建设完成,建成529公里公交专用道,持续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市民出行变得更快捷、更高效、更舒心。
三是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实现贯通开放,北外滩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等一批新景观,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地,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环城生态公园带加快建设,公园数量实现翻番,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和一批城市郊野公园等生态空间建成开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8平方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协同推进,本市已有森林面积184.7万亩、绿地17.1万公顷,建成立体绿化510万平方米、绿道1300公里,城市更加可漫步、宜休憩。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现更高效能城市治理
牢牢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坚持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管理,综合运用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社会化管理手段,将科技之智与规则之治、人民之力更好结合起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
一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接续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和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体系,开展城市体检评估。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迭代升级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平台,在16个区、215个乡镇、街道推广应用。以迎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世界城市日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各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水平,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576公里,城市亮出更美的天际线。
二是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了一批“好办”“快办”的为民服务项目,形成了一批“实用”“管用”的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向城市信息模型系统(CIM)的集成跨越,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奠定基础。推进“智慧物业”平台建设,住宅小区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自动驾驶级别最高的轨交14、15、18号线相继投运,中心城公交车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实现全覆盖,申程出行、上海停车等APP上线运行。升级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实现街镇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全贯通。
三是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努力凝聚共创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在“一江一河”品质提升工作中,充分汲取民意,设置不同主题特色的望江驿,为到此休憩的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设施,营造更友好的环境。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过程中,通过前期方案征求群众意见、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成为“加梯”工作的主角。持续完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制度、机制,业主自治、社区共治呈现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