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
发布时间:2022/09/28 新闻 浏览:261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昨天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主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上海生态环境工作的进展成效。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从补短板到提品质、从重点治理到综合整治、从重末端到全过程防控的转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
在全国各省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上海连续两年均为优秀,其中,2020年度排名全国第一。2020年反馈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标本兼治、治本为先,加大“四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绿色新动能
近年来,上海“水晶天”越来越多,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一江一河”成了城市新的靓丽风景线。如此美好宜居的生态环境背后,是上海10年来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努力。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上海不断加大能源、产业、交通和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累计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万余项,“五违四必”、金山地区、桃浦、南大、吴泾等重点区域加快绿色转型;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66.8平方公里,减出来的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2010年以来,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均超过50%。截至2021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7.7万辆,轨道交通通车运营里程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绿色建筑规模达2.89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全国领先。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工作重点转向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水环境方面,依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2018年,上海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从根本上解决了河道污染。2021年,主要水体水质优于Ⅲ类比例达80.6%,为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改善方面,近年来,上海的“水晶天”越来越多,去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56%,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不仅如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生态空间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1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8平方米,“环、楔、廊、园、林”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变得更休闲、更宜居;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超大城市新模式,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逐渐恢复,貉、震旦鸦雀等野生动物已成为大家的邻居,在长江口记录到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
多元共治、精细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上海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以法治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据介绍,本市陆续制定《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发布30余项地方性标准,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其次,强化市场治污作用。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推动排污收费向环境税全面转变;去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上线运行,上海地方碳市场是全国唯一连续8年实现企业履约清缴率100%的试点地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同时,在绿色金融方面,浦东新区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之一;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环评改革,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放大环评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优势效应。
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透露,接下来,上海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不久前,上海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建设美丽上海新征程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1+1+X”污染防治攻坚体系,部署水、气、土等8个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提出一系列约束性指标,包括到202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以上等目标,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上一篇: 上海:社区“宝宝屋”解临时托育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