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沪上150多万亩水稻种植基本完成,无人机上阵、水稻作画……还能这么玩儿?
发布时间:2022/06/30 新闻 浏览:250
春争日,夏争时。在沪郊大地上,随处可见辛勤的农人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一株株绿色的秧苗从水中冒出,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为原本淡妆素裹的农田染上一层又一层的绿意。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目前,上海夏粮已全部颗粒归仓,增产已是定局。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54.7万亩,播种进度已达98.9%,基本完成水稻种植任务。
在上海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一株株水稻以蓬勃的生命之力扎根大地,它们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由其衍生出的生态与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硬核科技助力农业稳产
在奉贤区华严村,随着夏种工作顺利完成,夏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青嫩的秧苗接受着自然的滋养,放眼看去就像是一汪翠绿的海洋。稻田边,在一名飞手的操作下,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空中来回穿梭进行施肥作业。
当传统的小农经济向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大农经济转变,科技的“金戈铁马”在粮食生产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历时月余”完成收割,到如今“几天时间”干完农活,从“靠天吃饭”,到如今的精细化管护,一系列“硬核”科技的投入,为上海粮食的稳产和高产注入动能。
“五一”前夕,沪上粮仓光明农发集团就已开始播种“国庆稻”。6月中旬,集团所属大丰以及崇明基地的水稻播种工作全部完成,面积共计28万亩,以机械复式水直播、无人机飞播等轻简自动化方式为主。其中,符合大米市场需求的优质稻品种比例达到89.3%。预计国庆节前,清香软糯的光明大米就将“抢鲜上市”。
“无人播种机能够实现每小时40亩的播撒效率,一天8小时能完成300亩左右的田地作业。植保无人机的喷洒效率为每小时100亩,是人工效率的50至60倍。”光明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不仅提升了田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进度,也节约了人工成本,让农业生产更方便、高效、安全。
在今年的“三夏”作业中,光明农发集团投入1200余台(套)各类农机具,收种管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为历年最高。大丰和崇明基地万顷高标准设施良田,阡陌纵横,智能灌溉、种养循环、大数据监测得到应用推广。“通过整合产业链、生态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资源优势,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也是粮食安全的重心所在。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联合推进下,更多新品种正走上市民的餐桌。今年,奉贤区继续开展水稻选育种工作,在南桥镇一处试验田里,栽插了“美谷1号”“美谷2号”“松早香1号”“香软早粳”等一系列水稻品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奉贤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优质稻新品种“美谷2号”。“它的米质较好,外观也比较通透,一经上市,就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科科长王华介绍,去年7月,该品种获得水稻新品种的审定证书,当年全区种植2000亩,今年扩大到了约1.1万亩。
在金山区廊下镇,水稻品种布局也正不断优化,主推南粳46、节水抗旱稻“八月香”、申优28等优质高产量水稻品种。其中,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是上海农科院节水抗旱稻团队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在廊下万亩粮田创新培育的优秀新品种。以“八月香”品牌为代表的节水抗旱稻既可在水田栽培,实现节水高产,又可以像小麦一样在旱地种植。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约50%的化肥和农药,以及90%以上的碳排放,每亩稻田的成本可节省200余元。
培育生态与美的价值
最近,上海生飞农场负责人黄生飞在朋友圈晒出了几张菌菇的图片,并配文“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
作为主打水稻种植、大米产销的农业主体,生飞农场从2015年开始起步,顺应上海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势,把卖稻谷转向卖大米,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
2018年,“不安分”的黄生飞跨界种起了被许多人称为“上海松茸”的大球盖菇。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与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专家合作进行的“水稻—大球盖菇绿色循环轮作”生产技术试验,利用水稻茬口种植大球盖菇。
这样的轮作方式,可谓是一举三得。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冬闲田增加一大笔收入,还让原本令人伤脑筋的水稻秸秆被利用起来。根据测算,合作社目前种植大球盖菇50亩,每亩大约能消耗25亩水稻生产产生的秸秆,基本能够覆盖家庭农场所在镇全镇的水稻秸秆。“种过大球盖菇后的稻草,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这样一来,肥力增加了,其他肥料用得少,大米的品质也就提高了。”
土地是生命之根,在与其他生命体的互动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平衡,来实现整体的绿色循环。尤其是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农业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围绕着和谐共生的生态与美学价值正进一步凸显,并在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上释放出更多的潜能。
“大米哥哥,为什么刚长出来的秧苗是黄色的呀”“为什么要把小苗放在水里呀”……在生飞农场田间课堂上,小朋友们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满怀好奇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应作物的时令,农场最近推出研学活动,包括垂钓摸鱼、插秧学农、机械讲解、农场喂养等内容。在机械化播栽之外,农场留出部分田地空间,让大家实地体验传统手耕农作。一到周末,这里便热闹不已。一群群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齐整的水稻田里认真地插着秧苗,浑身是泥也毫不在乎。
“城里的孩子大多通过课本了解农作物,我们希望通过现场体验的方式,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懂得食物从一颗种子到端上餐桌的来之不易。”黄生飞也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刷新”都市农业的存在感,唤起大众对乡土的亲切,建立起城乡情感的联结。
在浦东新区海沈村,靠近16号线惠南东站出入口处的数十亩水稻田,也采用了手工播栽的方式。看似传统,其实内藏乾坤。站在稻田内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一幅广阔多彩的水稻画已经初露面目。
这是海沈村发展乡村旅游版图的一部分。考虑到村子的特性,规划时保留了片区产业完整的大地景观形态,同时叠加多层次的体验场所,通过特定性的事件为村庄注入活力。相关设计团队在稻田里搭建了观景平台,人们可登高俯瞰水稻画。2021年城市艺术空间季也在这里举办,摄影展、画展等在怡人的风光下,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面。
今年,七彩水稻画以“奋进新时代建功引领区”为主题,包括穿越惠南镇的高速公路、即将建设的高铁、国产大飞机,以及结合海沈村乡村振兴的南汇8424西瓜、奥运冠军钟天使的骑游形象等元素。“面积较大的一块区域,主要呈现高铁飞机快时代的生活;较小的一块则呈现乡村亲近自然的生活,既展现丰收喜悦,也呈现现代化新农村的风貌。”惠南镇农投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军介绍。
从原先作为生产资料向公众提供农产品,到如今辐射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农业发展已呈现出多功能化趋势,水稻仅仅是变化的一个缩影。在产业升级发展的进程中,更多的增长潜力,等待着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