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将添新地标,百年张园更新后今年揭开面纱
发布时间:2022/06/26 新闻 浏览:263
上海阿姨黄敏住在静安区威海路上一个小区里,闲来散步时,她总会到张园附近转转。黄敏一家六口在张园一处38平方米老房中蜗居了30多年;因旧改,他们两年前搬离了这里。但黄敏不愿离开老土地,她与先生通过置换住进了与张园比邻的小区。“未来的张园会变成什么样?”黄敏总是在遐想。
张园,一个被南京西路繁华高楼包围的旧式石库门里弄街坊。建造于1882年的张园,汇聚了上海开埠以来28种不同建筑风格的石库门里弄住宅。这里曾是清末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公园,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历经百年风霜,张园的建筑与弄堂风貌被较完整地留存下来;但在旧改征收前,像上海很多旧改范围内的里弄一样,张园居住密度极高。由于多年被超负荷使用,彼时的张园内部破损严重,居民居住条件较差。2019年,上海对张园采取了“征而不收、人走房留”的保护性征收改造模式:1100多户居民通过旧改搬离张园,生活得以改善与提升;百年张园腾空后将通过修缮与更新,重焕生机。
如今,静安区正在抓紧时间对张园进行保护性改造,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并借助功能再造,让这座老园以全新姿态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一个上海新地标。
“做梦都盼旧改”
即便在未修缮前,历经岁月的尘埃,张园依旧洋溢着海派建筑的魅力:一排排清水红砖建筑群形态多样,山墙与山花精美绝伦,建筑内部的窗框、扶手楼梯以及房间内的壁炉、五金件都是少见的精致。仅从这些细部中,就可窥见张园早年非同一般的辉煌。
但时过境迁,本是为一户人家居住而设计建造的大宅,后来住进了“72家房客”。辉煌变成了尴尬。
黄敏在20世纪90年代住进了张园。六口人挤在38平方米,房间在半空中隔出了一间阁楼,住着黄敏一家三口;再在中间一隔,前屋住进了婆婆,后屋住进了小姑子和她的儿子。“六口人的家当塞进去,房间满满当当的,连吃饭都要轮流上桌。”
黄敏一家居住的门洞,就这样挤入了12户人家。尴尬的是,楼内就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间。12户人家共用,不便之处可想而知。
黄敏家后来在天井中搭建了一套厨卫,总算实现了“独用”;却摆脱不了尴尬。门内是马桶、门外是厨房,“最怕做饭时,有人急着要上厕所”……
而黄敏家的居住条件在张园还算“好的”。静安区曾为解决张园居民如厕难,推动过“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工程;但几轮做下来,旧改前的1100多户居民中仍有500多户居民在“拎马桶”。
“居民不是不想装抽水马桶,而是装不上。”时任泰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鸣伟说,“有的人家只有六七平方米,哪还有一平方米安装马桶?”
张园弄堂外,一步之遥就是繁华的南京西路,居民内心落差很大。“我做梦都盼旧改。”黄敏说。
历届静安区委、区政府也想尽早启动张园旧改,终于在2018年9月30日,张园旧改启动。第一轮征询通过率达到了94.22%,第二轮签约率达到97.4%,2019年1月,张园旧改正式生效。
黄敏一家赶在签约首日完成了签约,夫妇俩置换到了临近张园的一个小区。“小两室、有独立厨卫和阳台,面积不大,但住着挺舒服。”一家人又拿出积蓄,加上置换补偿款,在中心城区购置了一套100平方米房屋,作为儿子的婚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一幢一策一方案
2020年11月23日,张园最后一户居民完成旧改签约并搬迁。张园旧改大幕落下,但重生之路才刚踏上。
老百姓搬离后,静安区对张园开启了保护性改造。张园也是上海实施保护性征收改造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静安置业集团城市更新公司总经理马林说,在完整保留街坊肌理、街巷尺度和建筑风貌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实施保护性改造。
2021年夏,张园保护性改造开启前,一场“百年城市更新主题展”在张园揭幕。看展的市民走进腾空后的张园,一窥张园的恢宏与人间烟火气。
门牌号为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的二层楼石库门,曾是杨瑞记营造厂创办者杨瑞生在20世纪30年代买下的房产,后来360平方米的小楼住进10户人家,天井、晒台搭满违建。“人去楼空”后,这里还留存着生活的痕迹。如,一楼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间住过王家三口人,王家搭出几平方米阁楼作为成年女儿的卧室,通过一道窄楼梯爬上爬下……
很多人在楼内外发现,这里各处都贴有保护标签,壁炉、雕花木挂落、木门窗及铜质五金件、原始卫浴设施、特色地坪和墙面等等,上面注明了建筑建造年份、保护重点及看护责任人等等信息。
静安区以“最严的保护方式”,尊重和善待这片百年里弄,努力让其恢复最初的模样。
张园地块内的每幢历史建筑都有一本“房屋档案”,包含每幢楼的人文历史、现状测绘、价值评价等信息,具有保留价值的细部都经过编号和拍照存档……“早在2015年,我们就对张园范围内的历史建筑着手建立了‘房屋档案’,已为张园地块内170幢历史建筑、2053个房间都建立了‘一幢一档’。”那些保护标签就是“房屋档案”的一部分,而仅仅存载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信息的“房屋档案”,就超过了400页。张园的“一幢一档”建档标准,高于市房管部门规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例。
张园从征收到保护性修缮改造,周期较长。借由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张园区域内设置了温控、烟感、震动等传感器布置,再结合人员巡查,确保全周期内张园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这一历史建筑看护模式已成为上海市地方标准,去年已在全市实施。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留存,是在活化利用中的保护。张园面向全球顶级建筑师征集保护和活化利用,遴选出4家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科学合理制定保护性综合改造方案。根据方案,专家评审对“一幢一策一方案”提要求,对张园每幢历史建筑按照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化价值进行充分评估,确定室内外重点保护部位、保护要求与改造更新策略,指导“保护”与“活化利用”更好地匹配。
百姓是最大考量
百年前的张园,曾是公共开放式园林和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上海很多“第一”诞生在张园,如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均在此登场亮相。张园的运营模式海纳百川,对市民开放,对新科技新艺术持欢迎态度——这样的特质至今仍滋养着上海。
更新后的张园,在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同时,将百姓的日常需求作为最大考量,大量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留存拓展,新的空间将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好彰显城市魅力。
基于“海上第一名园”的历史底蕴,张园的未来业态分布将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框架。东部区域相对安静,未来将设置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西部区域设置商业功能与丰盛里形成完整的商业界面,错位引入国际高端奢侈品牌业态,打造体验式消费目的地。南北区域分别设置文化演艺中心、潮流中心及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整个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辐射周边的市民文化活动基地。
最近,张园内的修缮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数百米之外的一间办公室,张园的招商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开展着。
张园保护性开发以“成熟一块、启动一块”为原则,分区推进。今年,张园西区将率先亮相,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深化海派文化主题,为张园历史风貌保护区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目前已有40多家国内外著名品牌表达明确落位意向,并启动店铺概念构思及工程对接等相关工作。
黄敏始终在关注着张园的消息。“以前,我盼着张园旧改;如今,我盼着张园早点完成修缮改造,对老百姓开放。我是张园旧改的受益者,也将是张园更新的受益者。”
【城市新地标幕后】
保护为先,以人为本
居住是最大的民生。上海将旧改作为只争朝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区都在快马加鞭地推进旧改。5年来,上海完成旧区改造308万平方米,让15.4万户居民圆了“新居梦”。今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将全部完成。
但上海旧改,并非简单地一拆了之。在上海中心城区,大量旧改地块与风貌区交叠。老建筑、老街区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的乡愁见证,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上海不断探索创新,旧改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在保护中推进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中更好保护,实现“有机更新”——这是上海近年推进风貌区旧改的主导思路。张园旧改更新后将成为“重历史文化、强沉浸体验”的上海城市更新高品质案例,形成“偷得浮生半日闲”可漫步、可阅读的街区格局。让老街区、老建筑华丽转身后以新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