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2020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获奖占比17.1%
发布时间:2021/12/03 新闻 浏览:283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聚焦“四个面向”持续激励源头创新成果
基础研究类获奖占比升至17.1%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上午举行,共授奖281项(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3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18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美国籍专家布鲁斯E·瑞特曼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市科技奖励中心分析指出,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导向作用,及时开展科技抗疫成果奖励;二是持续加大对源头创新成果的激励,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上升;三是获奖项目凸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个健康码研发获特等奖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首次发现心肌桥血管内超声特征性“半月现象”,确立心肌桥诊断金标准;首创“逆向导丝技术”及其辅助技术,成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常规术式;国内首创冠脉“可降解涂层支架”,使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式”及微创器械,实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突破。
在获奖项目中,有两项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在生产管控系统、工程设计、智能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建成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码头。劳动生产率是传统码头的213%,码头作业实现零排放。项目成果已在14个国内外码头中应用,体现了“中国智造”实力。
“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提出了面向人物的图像视频结构化分析创新理论方法,构建了跨时空多模态的全流程人物特征理解技术体系。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研发团队获发明专利授权165项、软件著作权15项、国际国内标准9项,系列技术18次刷新世界纪录。他们研发出国内首个健康码,覆盖10亿人口;国际上首次将远程身份核实系统应用于互联网银行;开发的复工复产国家政务平台累计调用超10亿次,实现经济效益86亿元。
上海民营企业创新实力提升
市科技奖励中心介绍,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及时开展科技抗疫成果奖励,专门设立“新冠疫情防控”评审组。相关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申报踊跃,共提名108项成果,涉及快速诊断、系统防治、应急药物、医疗器械、科学普及等疫情防控各个环节,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19项。
近年来,上海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练内功,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近三年,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突出前瞻性的自然科学奖和突出原创性的技术发明奖总数占比均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基础研究类占比升至17.1%,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总数占比达到27.8%。
2020年度获奖项目的843个完成单位中,企业的数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总数相当,占比近50%。从第一完成单位看,高校是核心主力,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39.4%,在高等级奖项(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占比达44.7%;企业则是第二主力,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26.8%,在高等级奖项中占比11.8%。
近年来,企业牵头获得高等级奖项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创新主体地位愈发明显。2020年度有10家企业成为高等级奖项的第一完成单位,高于2019年度的6家。78.8%的技术发明奖项目、69.6%的科技进步奖项目有企业参与。在科学技术普及奖中,企业参与比例达到40%。
从企业类型看,2020年度获奖项目完成单位中,国有企业共196家,占所有参与企业的46.7%;民营企业共109家,占所有参与企业的26%。这显示出上海国企和民企都有较强的创新实力。高等级奖项中,民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5项,而2019年度的这项数据为0,显示出上海民企的创新实力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