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大模型助推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徐汇势必成为上海“科创高地”
发布时间:2024/01/10 财经 浏览:266
大模型的火终于从高校、企业和资本圈“烧”到了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中。
近期,上海徐汇区印发《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旨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创新策源地,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和产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徐汇区作为上海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徐汇区在上海率先建成了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汇聚了上下游企业和机构近800家。近期首批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大模型备案的8家机构企业中,上海3家均在徐汇。
而这背后是超前布局形成的科技创新土壤。2024年新年伊始,徐汇区更是抢抓科技新赛道,举办了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推进大会,发布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加快科创街区发展的15条具体举措,全方位营造更具活力的科创生态。
科技创新一直是加速产业变革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作为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和科技赋能的金融行业,更是如此。厚植徐汇科技创新土壤、稳握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业界共同的议题。近日,在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之际,徐汇区政协常委、CCF数字金融分会副主任、中电金信高级副总裁张东蔚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围绕徐汇以及上海科创与金融的联动、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当前在金融行业应用的进展进行了讨论。
《21世纪》:作为徐汇区政协委员,您认为徐汇区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助力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
张东蔚: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徐汇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汇集了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机构、头部科技企业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徐汇区积极构建“5+4+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五型经济”为重点的新业态结构,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四个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
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为区内企业的创新发展及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下一步,徐汇区势必会成为上海市打造“科创中心”的建设高地,建议把握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全方位推动区内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提升区域创新力量效能;引入各类创新要素,持续打造对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土壤。加速科技应用、加快成果转化、加码资源聚集,打出多维发展的“组合拳”。
《21世纪》:科技创新同样是行业做大做强的新型竞争力。特别在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下,您认为上海相关部门未来将如何着力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如何赋能?
张东蔚:金融强、国家才能强。打造金融强国,发展数字金融是必由之路。首先,数字金融是支撑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路径。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在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两个层面,一方面要着力打定可靠的基础设施,确保金融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加速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的进程。其次,数字金融直接影响金融核心竞争力与服务实体的能力。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意味着更好的体验、更普惠,同时基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现代金融应该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有效的风险配置机制…这些都需要数字金融来支撑,同时数字金融也会通过实现以上,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不久前发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位居全国之首,金融资源优势显著、同时具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优势,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电金信总部所在的徐汇滨江,更是“现代金融集聚区”。近期成立的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位融分会,也有多位核心成员来自上海。建议徐汇区加强和这类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合作,持续围绕数字金融、技术发展等专题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赋能。
《21世纪》:与以往相比,当前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新的特点?
张东蔚:中国金融行业经过进40年的发展,从电子化发展到信息化再到当今的数字化阶段,在数字化应用领域,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甚至是世界金融行业。
这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应用支撑体系,每家金融机构都建立了成百上千个软件系统来支撑日常的业务运行;第二是在服务渠道上实现了高度的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个人客户;第三是金融服务通过开放接口等方式深度嵌入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生态中,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第四是金融行业采用了大量先进的IT技术例如云原生、集群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中国的金融行业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试验场,促进了先进技术的的发展。
特别在当前各行业处于数字化深度转型阶段下,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第一,需要有更强大、更稳定的基础运行支撑平台来支持越来越大的业务规模;第二,数据、AI等技术逐渐基础设施化,需要更普遍、深度地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来支持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三,需要通过更现代化的IT架构来降低能耗,提高开发效率,支持绿色发展;第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数字系统的安全也成为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构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21世纪》:当下对大模型的讨论非常火热,它在金融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又面临哪些建设痛点?中电金信如何解决过程中的挑战?
张东蔚:随着各行业进入了深度数字化转型阶段,我们看到AI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在大量的金融行业场景,驱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包括像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风控、智能化生产力、智能化运营等多种智慧场景。可以说,AI技术在金融行业已经进入基础设施化的阶段。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银行与保险机构前沿科技采购支出将增长到255亿元,其中金融AI与大数据类186亿元,占比达到73%。相信随着技术的加强,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也会不断演变。
大模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算力成本、数据成本。各大企业建设AI时,第一AI计算资源需求多,尤其是大模型更多,怎么把资源有效利用起来?第二AI算法开发流程长而门槛高,需要有专业的算法人员专家来支持。第三模型上线后仍不稳定,经常影响业务性能,可能对金融业务带来巨大损失。
建设难、模型多,如何集中化地生产和运营模型?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中电金信构建了源启·行业AI平台,帮助企业整合AI技术和场景,集中化地生产和运营模型,从而一站式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安全发展,目前已在30多家金融机构中应用。通过源启·行业AI平台,开发人员可用较短的时间、更高效地梳理和开发模型;对全行所有的模型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维护、降低成本;同时打破原有烟囱式“模型孤岛”,实现模型复用、提升效率。
《21世纪》:加强数据治理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抓手,目前还有那些瓶颈需要突破?
张东蔚: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发挥数据的驱动力,让数据成为一种价值资产。首要推进数据的要素化,这方面依然面临很大的瓶颈。一是很多重要的银行系统一般都建设较早,数据标准化程度不够,导致治理的难度较大;二是银行数据的来源复杂且数据的时效性也不够,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数据资产运营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数据应用能力。
数据要素时代,以数据治理为基础,构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提供可用、好用的数据,支撑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产品创新、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企业数据能力,挖掘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我们提出以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为核心的数据资产运营方法论。往下扎根,是指数据资产运营作为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需要以良好的数据治理作为保障。没有数据治理体系作为保障,数据不但不能转变为企业资产,还很容易让企业陷入“数据沼泽”的陷阱。向上结果,是指数据资产运营要始终以数据价值释放为中心,关注数据用户的使用满足度,让数据可信、可见、好用、可评,不断适应和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各类数据资产需求,使数据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