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探索百年海派文化的数字化创新设计之路,这个创新成果展不容错过!
发布时间:2022/11/21 财经 浏览:292
“文创设计是什么?过去我们脑海里定义的文创设计或许只是跟主题相关的小创意产品,但在潮流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文创设计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涵盖造像、造星、造物、造场的完整创意生态。”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丁伟副教授如是说。11月19日,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海派绘画数字化传播与创新设计工作室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设计成果展和高峰论坛。活动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旨在加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复合素质的高校设计人才,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一起加入进一步探索百年海派文化的数字化创新设计之路。活动当天,“海派红色文创”联合工坊在力波1987产业园环华理工业设计中心正式开幕。
科艺融合促创新,多方合作探索创新表达
本次数字展汇聚了海派绘画数字化传播与创新设计工作室成立以来76项设计成果,主要围绕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播、图像研究等领域展开,包含产品设计、视觉设计、装置艺术等,展现了对区域优秀传统美术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和转化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呈现了在科艺融合的背景下,华东理工大学在数字媒体艺术一流专业建设和工艺美院“双高计划”建设联动的阶段性成果。
主办方表示,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派文化传承着红色基因,要用心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宝贵的海派文化资源,把海派文化中蕴含的红色基因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海派红色文创联合工坊”依托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联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共同打造。以红色文化作基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旨在发掘海派艺术与红色文化根脉相连的结合点,探索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中海派艺术元素创新表达。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认为,要加强多方联动,不断探索创新表达,“要以学校为主体,牵手学校和展馆、博物馆,实现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和记忆结合,创意和技术并重”。
工艺美院院长仓平教授提出了“文化上传承、设计上创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提高技术,更要懂创意和文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推进资源转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海派绘画数字化传播与创新设计工作室”成果展展出同时,一场高峰论坛也在这里举行。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蓉蓉担当主持,来自计算机图像研究、海派文化研究、创新设计、数字艺术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以及来自工艺美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各位专家,对如何以数字化手段繁荣海派文化,推进区域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文化审美需求等各抒己见。
傅蓉蓉介绍,海派绘画数字化传播与创新设计工作室以数字化的手段提取并分析海派绘画的风格特征,构建具有海派风格绘画的数字基因库,拓展区域优秀传统美术资源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海派绘画从优质美术资源转化为创新性设计资源,为海派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
“如何找到一条快速通道使数字技术赋能海派绘画的传播?这是上海艺术与艺术教育界现在应该考虑的根本的现实问题。”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范凯熹围绕海派绘画发展的数字化传播新路展开发言,“当下,‘生成设计’这一‘新设技’,可能会给‘海派绘画的数字化传播’,带来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动力。”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结合运用生成艺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的优秀案例,就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下的艺术创意发表演讲,“目前设计类学生已经不能仅限于在设计学和艺术领域的训练,也需要加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更好为设计服务”。
“在数字经济时代,作品如何变现,如何变成更有价值的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席涛提出了要用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传播,通过数字化手段或工具使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更好的可视化呈现。
论坛中,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共探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发展。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丁伟分享了传统的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创新实践案例,指出设计思维应该跟紧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苏金成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要深入传统又要脱离传统,海派艺术在当下更应不断探索传统与创新两者的关系。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程建新提到,在研究海派数字化的过程中,核心要放在社会背景研究中,必须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进行提取,通过创新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