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智能工厂:上海数字经济的创新策源地
发布时间:2022/01/20 财经 浏览:249
正所谓“善弈者谋势”。目前,数字经济的主要舞台正越来越从消费端向产业端迁移。顺应这一大势,上海正加大产业端的数字化转型力度,特别是以智能工厂为关键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五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1家企业从800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其中上海两家企业斩获殊荣,成为全国上榜最多的城市。
上海素来是国内制造业高地,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为“上海智造”投射下新的光彩。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今年末,全市将完成100家智能工厂的培育认定,初步形成智能制造梯队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以智能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元,“上海智造”的创新水平、供给能力将实现新跨越。
形成智能制造“群落”
在专家看来,智能工厂是当前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主赛道。区别于传统工厂,智能工厂将数字化技术与智能装备进行深度融合,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创造出特别的竞争力。
2020年,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方案,部署行动,要在三年内推动建设100家智能工厂,打造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10家一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是该计划的收官年,其成效已有所展现。
刚入选新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的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生产、物流、环保、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不断推进智能化。借助传感器所构建的“视觉”与“嗅觉”,华谊的智能工厂能“看到”违反安全规范的操作,能“闻到”管网最小剂量的污染泄漏,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张高水平的绿色安全防护网。华谊新材料还建立了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生产管控中心,通过智能化将企业运营效率提升6.5%,成本下降7.5%。
同样在近期跻身“国家级标杆”的上汽乘用车公司智能工厂,它在临港新片区的车身车间已成为国内汽车领域首个无人车间示范线和“黑灯工厂”,实现焊接100%无人,涂胶作业全面自动化。不仅是制造,前道的研发环节、后续的营销服务,上汽乘用车公司都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延伸应用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为适应数字经济“消费定义汽车”的新模式。
全市范围内,除了这两家位于“金字塔尖”的标杆企业外,还涌现出上汽延锋等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上业已或即将获市级智能工厂授牌的60家企业,可以说,全市已形成一个成规模、有活力、多层次的智能制造“创新群落”。
辐射带动产业链升级
高端制造一直是上海的优势产业,而在创新和数字化等驱动下,制造业更被视为承载硬科技、支撑关键技术的平台。智能工厂不仅意味着单个企业的自我革新、自我升级,更具有广泛的辐射带动效应。
新冠疫情阴影下,上海智能工厂却迎来发力期,“上海制造”因此被注入强大韧性。统计显示,近两年,全市制造业新增投资快速增长,其中用于智能化升级的投资比重超过土地、厂房等传统要素投入。智能工厂建设不仅托起了上海的产业投资,更帮助企业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事实证明,疫情中,上海领先的智能工厂,正是复工复产最快的企业,同时,受益于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出扩大、劳动力消耗减少,哪怕受疫情影响,企业人均产出仍有显著提升。过去两年,上海智能工厂的产出效率平均增长约30%,机器人、自动化物流等产业的增幅更大。
另外,上海的智能工厂往往位于相关产业链核心地位,由此成为智能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的“赛马场”,对上下游技术进步起到拉动作用。新时达机器人在探索“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同时,助力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等机器人“三大件”的自主研发。上汽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的过程中,带动安吉物流成为国内智能仓储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全国拿下多个大单。整体上,上海过去几年涌现出约200个智能化“首台(套)”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300项以上,同时,随着一批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集成商和服务商走出国门,成为智能工厂建设的中坚力量,智能制造的“上海模式”也开始在海外复制。
挺进创新策源最前沿
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理应化为进一步腾飞的势能。目前,着眼于布局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创造新终端,上海将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服务,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增强上海制造的数字化竞争力。
今年,智能工厂专项三年行动方案将圆满收官。通过累计为超过2000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在线测评,为至少200家企业导入行业专家的线下咨询,全市接受过智能制造在线评估的规上企业比重,将提升到近1/4,实现规模覆盖。同时,上海也将结合各细分行业,构建超过1000个智能制造特色场景,进一步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造之城”。
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与智能制造息息相关,上海也将重点布局。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十四五”规划,上海将以“高端引领、数字驱动”为主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世界级名企名品方阵。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一方面将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将力争使服务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传感器等领域,上海不仅会关注龙头企业,也将积极扶持一批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快速成长。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上海将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加速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技术创新,并在公交、环卫、配送等领域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商业落地。
事实上,面对数字化大潮,工厂完全可以立于创新策源最前沿,包括在元宇宙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正在闵行区建设的达闼机器人超级工厂,未来不仅将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还将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创造出一个能在虚拟世界中高效训练机器人的“元宇宙”,将线下成千上万次的试错大大压缩。
对智能工厂而言,时代机遇已经到来,“上海智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