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我国经济持续改善 世行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
发布时间:2021/07/05 财经 浏览:384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调高至8.5%,较3月份报告上调了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为何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如何评价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是国际社会看好我国经济前景的主要原因。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不均衡现象,经济回归常态依然面临挑战,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我国经济持续改善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经济2021年将呈现强劲增长。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也在近期表示,鉴于中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预测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达8.3%。
外国机构为何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相比其他经济体,我国经济活动率先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端和需求端渐次改善,制造业和服务业展现了足够韧性,企业逐步恢复活力。
“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出现严重供需错配,我国出口受益于此实现强劲增长,既满足了全球需求,也拉动我国经济去年走出强劲的V形复苏走势,今年一季度实现18.3%的增速,二季度仍有望延续稳健复苏的步伐。”王军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晓光认为,我国经济在多个方面有改善:首先,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实际GDP水平正在回归长期增长趋势线;其次,生产供给持续高速增长,农业种植业、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两年平均增速已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其他一些产业复苏的短板领域也在加快补齐缺口;再次,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为内需复苏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步入加快复苏的轨道,国际机构普遍上调了对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已步入下半场,但疫情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和对全球经济的创伤并未消除,全球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
经济复苏均衡性待增强
刘晓光认为,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虽率先开启了常态化进程,但当前内需恢复仍不充分,供需结构仍不平衡。展望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常规性扩张政策效应的延后显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布局和项目落地、全球疫情及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我国经济有望加快推进常态化进程。
“放眼全球,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仍然是可圈可点、亮点纷呈,逐步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但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也呈现不同步、不均衡和结构分化、冷暖不均的格局。”王军说。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将继续转向国内私人消费需求为主。预计实际消费增长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趋势,支撑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复苏、家庭收入增加和消费者信心增强等。
“就生产端而言,我国经济已基本恢复常态化运行,但需求端还远未恢复至正常。”王军表示,例如,居民消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仍较为疲弱,小企业恢复得不如大中型企业理想,经济复苏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仍待改善。
王一鸣表示,在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和投资恢复仍然偏弱。从下半年走势看,消费恢复仍将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基础设施投资将受到地方融资平台偿债压力的制约,制造业也难有较快回升,增强内需动力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更加注重培育内生动力
对于下一步宏观政策,王一鸣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回归常态,宏观政策常态化也是必然的,要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更加注重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既有效应对短期问题,也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间。
刘晓光认为,在总体政策定位上,今年依然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财政政策需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加快执行剩余预算;货币政策需要做好应对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及美联储释放“加息缩表”信号引发波动的准备。
王军认为,着眼于长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保持前瞻性和必要的扩张力度,适当加快财政支出节奏,保持较为宽松合理的流动性;在调结构方面,重视解决当前消费疲弱及其背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成本较高,居民对未来预期谨慎等问题,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在促转型方面,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重点建设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竞争的重大关键性、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稳步实施“双碳”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既要关注短期经济恢复,也要关注长期增长动力的培育。”王一鸣表示,要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释放内需市场潜力。更重要的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在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