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百年南洋校园就是“大实验室”,两三位老师同上一堂课,科技教育探索融合创新

新闻

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万和电气连续三年领跑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市场 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万和电气连续三年领跑一级能效...

近日,奥维云网正式向万和电气颁发“中国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证书,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第137届广交会开幕首天 中企跨境三方对谈把脉跨境B...

日前,第 137 届广交会在广州启幕。对于全球客商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优质企业的“竞技场”,也是全球贸易的...

百年南洋校园就是“大实验室”,两三位老师同上一堂课,科技教育探索融合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11 教育 浏览:222

3月8日,南洋中学的一堂融合创新选修课上,两位老师同时登上讲台,同上一堂课。在百年南洋校园里,科技教育如何融合创新,发挥引擎作用?

多位老师同上一堂选修课

世界人口已达80亿,我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带着这个问题,一堂高二年级的融合创新选修课上,学生跟着地理、生物两位老师,一起探寻水稻增产的奥秘?讲台上,生物老师潘楠、地理老师周婧同时登台。如何因地制宜地选种合适的耐盐碱水稻?如何鉴定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小伙伴们以小组合作,查阅地图册,结合不同耐盐碱水稻的品种习性和地理环境特征,探究当地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

面对融合创新选修课,高二学生叶衎说:“以前是单学科学习,经过一段时间跨学科学习,用生物知识解决地理难题,在地理学科背景下解决生物问题,通过小伙伴一起讨论、实验,感受到‘科学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同学更大的收获是,融合创新选修课帮助提升高中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放眼未来,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带来更多启迪。

除了生物与地理课程的融合,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老师组成“锵锵三人行”,通过尝试,搭建思维更灵活、视野更广泛的融合创新课程,发挥不同学科间互相交融促进的长处,将人文和科技相融合。生物组的老师将显微摄影技术与生态学的内容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将语文、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打通学科中的特色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一门实验生物学系列课程。在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陆赵华看来,这样的融合创新课,在培养学生探究力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在南洋中学高中选修课里,有多门融合创新选修课,由两位或以上的老师同时授课。在探索教学新范式的过程中,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鼓励学生走出去,积极把资源引进来

百年南洋,科技见长,校园就是一个“大实验室”:生物数码显微实验室、地理实践力融合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制造创客空间、国学创新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其实就在身边”。为了让学生置身更真实的生活场景,拓展科技学习环境,感悟、体验身边的科技资源,除了在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科技教育资源融合,学校还建立了校内科技实践基地,学生可以“玩转”新能源风光互补发电实验项目,在数字创新实验室“畅游”,在智慧物联真实校园应用场景中感受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每年研学期间,学校充分利用区域科普基地,打造社会实践探究大课堂,开展“进馆有益”研学活动,丰富学生实践经历。南洋学子的足迹遍布上海各大场馆。一系列富有南洋特色的“进馆”课程在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同时,还开设了“馆校合作课程”,积极把资源引进来。

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一系列合作课程,在“同济——南洋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出南洋结构课程、南洋科创嘉年华校园结构大挑战。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戴文斌教授入校授课的“智慧物联”选修课程,在学校科技创新实验室正式开课。“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校内外实践资源,通过课堂、课程、研学、考察等多途径,将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各类社会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增强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素养全面提升。”南洋中学校长王圣春说。

跨学科思维培养关键在老师

科技教育,如何融合创新?127年来,“聚焦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始终是南洋中学办学的不变追求。作为传统的以科技教育见长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十四五”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学校以科技教育作为发展引擎,开启聚焦科学素养培育、全面融合创新的科技教育3.0新征程。

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拓宽教师的学科素养边界是科技教育的关键支撑。无论是学校发展目标,还是学生培养目标,都需要教师运用自身学科素养和实践智慧来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关键在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需要教师突破认知边界和思维边界,开展跨界学习。”副校长李瑾说,学校将为教师搭建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平台,帮助教师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同时,学校科技教育的“融合创新”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教育全员参与、全面协同、全要素融合。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