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

新闻

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万和电气连续三年领跑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市场 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万和电气连续三年领跑一级能效...

近日,奥维云网正式向万和电气颁发“中国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证书,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第137届广交会开幕首天 中企跨境三方对谈把脉跨境B...

日前,第 137 届广交会在广州启幕。对于全球客商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优质企业的“竞技场”,也是全球贸易的...

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1/12/17 教育 浏览:376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共有49所高校的5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其中,上海有三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

多位上海高校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现代产业学院均“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纷纷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对接最前沿的创新需求,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与行业科学对接,通过开发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双师”双向流动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引企入教”

去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今年1月,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根据《指南》,经过4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告诉记者,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30万的技术人才缺口来看,全国每年1-2万名“对口”的毕业生,可谓杯水车薪。“产业学院的成立打破了学科壁垒,让育才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相关专业毕业生比如材料、机械、物理、计算机等都可以在产业学院中,完成行业所需的能力培养,满足行业的人才增量。”

《指南》指出,要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事实上,从产业转型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侧来看,往往无法靠高校的单一学科解决问题。在以纺织材料为特色的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覆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和环境工程三个专业。为什么这三个专业“雀屏中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敬红告诉记者,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方向,但“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产业的发展。从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制造到应用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工厂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减少试错成本,大大加速材料研发;同时双碳目标,美丽中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为新材料产业升级提出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目前,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已与航空、石油化工、环境工程、计算机等领域的五家企业达成合作。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现代产业学院首批计划在“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建设30个左右育人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现代产业学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据悉,教育部将发布《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办法》,规范学院建设与运行,每两年开展一次建设绩效评价。

高校教学紧密匹配行业创新链

进一步推进“引企入教”,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课程教学内容的迭代,要跟上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要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记者注意到,《指南》中还明确,现代产业学院要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

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建设一条完整的产线仅设备投入都往往高达几十亿元,高校一般很难负担。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的共建企业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有一条投资14亿、年运营耗资超1亿元的集成电路中试研发线。如今,通过共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20%的研发线机时资源向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的学生开放,供100多名研究生进行创新项目研发。现在,校企双方联手探索“四个一”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每名研究生都亲身实践芯片产业研发的全流程,即一版设计、一次流片、一套测试、一个创新项目。

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师资难

教学高质量发展,师资是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事实上,囿于制度和待遇问题,企业很少有高级技术人才愿意“回流”高校。未来,伴随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速,更多高校也将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

如今,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50%的导师来自企业一线。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本人,就是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CTO,他也是校企“联聘导师”的一员。

“过去兼职、客座导师的形式往往参与度不够。现在,通过联聘制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吸引掌握最前沿产业技术的企业人才作为学生的唯一导师。同时,通过产业学院和企业联手,为企业吸引和储备更多更‘合用’的高端人才。”他表示,下一步,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及联聘导师制度,和更多企业及行业协会合作,引进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迅速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的、有组织、有规模的师资团队。

他还建议,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给予产业学院更大的自由度。比如,产业及联聘导师的资格认定、单列产业急需的研究生名额、产业导向的研究生毕业标准、及试点更灵活的财务制度,使学科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产业迭代能相得益彰。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