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生命教育课成为充满温度“网红”课
发布时间:2021/11/19 教育 浏览:334
“今天的你,过得开心吗?”“回首过去的大学学习生活,你有深感孤独的时候吗?”这些直抵人心的“灵魂拷问”均是同济大学开设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生命的省思”课上的热点议题。
这门在学生心中“充满温度的选修课”最初开设于去年疫情期间,8周16课时的课程直面困扰学生的生命议题,引发众多学生强烈共鸣,感慨“每节课都像一场心灵体操”。课程结束后,一位学生在期末作业中写道:“这门课让我解锁了一种新的手段,能让我在迷茫、困顿的时候,更加理性地思考如何过好每一天。”
这门课是怎么上的?为什么会给学生带来这样的转变?课程建设总负责人、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姚玉红的回答是:这是一门由师生共同探索未知的课程。没有人敢断言自己过的人生就是标准的“好人生”。不同于传统课程,这门生命教育课更偏重实践和体验,从学生最关心的日常话题切入,让师生在互动和讨论中相互启发,引导学生感悟、珍惜并敬畏生命。
打开心扉,解码这门特殊“网红”课
这门课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课后,有人恍然大悟:“爱情不是大学的必修课,孤独才是!”有人改变了看世界的角度,学会与自己和解。还有不少学生迈出了难得的一步,敞开心扉地完成了青春期后和父母的第一次亲密谈话。
这门“网红”课程的背后,可谓处处充满了心理学家的精心设计。
比如,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用图片直观感受生命中的三层孤独:自我孤独、人际孤独和存在性孤独,让同学们就此讨论体验过哪些类型的孤独,最难熬的是哪种,和孤独相处的体验是什么?两人搭档的角色扮演中让一位同学扮演另一位同学的孤独过往,二者尝试对话。
在“生命的消亡”课上,老师用一张纸比喻每个同学预期的生命长度,然后通过不断对折、再对折让同学们假设:如果余下的生命长度不断缩短,直至生命只剩最后一年时,你还想做什么?
这套课程还会在每节课后布置实践型作业,希望学生将课上的知识学习、体验感悟带出课堂,应用到生活中。以“生命的传承”这节课为例,理论知识主要聚焦原生家庭。当时恰逢国庆长假,课后作业的题目就是让学生邀请重要家人进行一次半小时以上的采访并反馈感想。
殊不知,这样一份作业,竟是很多学生青春期后第一次与父母的亲密谈话。在作业完成前,不少学生心有顾虑,而当大多数同学在访谈之后,都表示感慨万千。不少学生发现,青春期后与家长的日常交流常常流于表层,缺乏深层的耐心交流。这场访谈也带来了不少正向结果。访谈后,有学生发现了父母身上的宝贵品质,有学生放下了对父母的误解,也有人终于学会了“放下”。
从“活下去”到“活得好”,对焦大学生关注点之变
为什么要在大学里开设生命教育课?原来,同济大学的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知识和能力习得固然重要,对生命的观照同样不可忽略。不论“空心病”,还是“网抑云”,这些现象的诞生都离不开一点:如今,不少大学生的关注焦点从祖辈们“如何活下去”的生存型难题,转变为“如何活得好”的发展型难题。很多对于生命议题的困惑,直接影响着当下学子的求学生涯与生活质量。比如,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和技能,我怎么还是不确定怎么才能过好这一生?当下学子如是困扰不少,迫切需要一个个“回答”。
姚玉红分析,大学和中学不同,更多同学都在更独立的生活中体验过孤独。但他们常常会害怕感受孤独,误会孤独等同于失败,却忽略了经历孤独也是成为独立个体的必经过程。
“如果缺乏合适的引导,这种矛盾的情境往往容易造成其他心理困扰,如抑郁、回避交往等。”姚玉红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不可避免会遭遇到意外死亡、自伤自杀等极端事件新闻,因此,必须要有一门课直面孤独,让同学们认识到人类对抗死亡焦虑、对生命活力的本能渴望,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同时展示生命的无限可能。
针对这些实际而迫切的需求,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多个视角来思考和体验生命,不断打磨和升级课程,在2020年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慕课的形式,推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生机生活”课程。
课程线上一经推出便得到师生好评,而后第一时间升级为线下课程,并更名为“生命的省思——如何过好这一生”。整个课程体系涵盖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成长、生命的传承、生命的孤独、生命的亲密、生命的韧性、生命的消亡、生命的选择等共八个主题,基于学生的物质生命,对其整个成长过程进行了完整地探讨。
讲课老师们说,这些课程以生命体验和人文关怀为主要理念,希望引导学生珍惜和敬畏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生命超越。
日前,同济大学刚刚完成第二轮教学,共有200余名同学选修了全部课程,并依托课程培养了近40名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教学师资。参与课程的辅导员告诉记者,教学相长的过程让他们对大学生群体有了更深度的靠近和理解。
姚玉红介绍,课程还将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指导下尝试拓展为32课时。其中,理论部分的引导力求更为精炼凝缩,增多实践体验的成分。比如,学校将探索课程配套的心理工作坊,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让生命教育走进学生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