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以政策创新城市温度“海聚英才”
发布时间:2021/10/04 新闻 浏览:313
在徐汇滨江现代气息十足的公共空间里,借由“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启动的契机,上海再次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求贤帖”。
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最核心资源,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上海,对上海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发挥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2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此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成为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强大动力。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上海不断加强人才工作战略谋划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汇聚上海、扎根上海、干事创业、实现价值。
选择上海:海内外人才不约而同
许多高层次人才不约而同选择上海,因为这里可以找到“合作伙伴”,有上下游产业链,有“应用场景”……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特聘专家季莫宁告诉记者,他十多年前因项目合作与上海建立了联系。“这里从设备、材料到市场,都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能够干成事业。”季莫宁用“便利”来形容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
让人才近悦远来的背后,是上海多年来不断强化人才政策创新。在2015年“人才20条”、2016年“人才30条”基础上,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向全社会、向海内外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磅礴之音,并针对顶尖高端人才缺乏问题出台行动方案,“以个性化突破解决个案性问题”。2020年,上海出台《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集聚度。
数据显示,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75万人。在沪工作外籍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均排名全国第一;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人才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上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比连续19年保持10%以上,2019、2020年的一等奖占全国20%以上。近年来上海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占全国总数超过25%。
人才培养:带领更多人成为人才
持续“授权松绑”,上海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和用人主体“增动力、添活力”,释放创新源头活水。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上海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评价弊端,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打破以“出论文”为唯一标准,对新药研究人员的评价围绕“出新药”核心目标,将临床批件、新药证书与高级岗位聘用挂钩,提高科研人员从事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持续可转化项目。
上海科技大学探索以常任教授制为核心,借鉴国际通行评价办法,建立以“五重”(即重道德品行、重教书育人、重学术水平、重发展潜力、重国际公认)为核心指标的人才评价新体系。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改革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从而提升了“纸变钱”的能力。2016年,上海出台“人才30条”,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团队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科研团队。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尝到了“授权松绑”的甜头。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大学等6家本市高校院所获批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占全国试点总量15%。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下放”在本市高校院所全面落实。2019年本市高校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市场合同登记数量和合同额较2016年增长159%、208%。2019年现金和股权奖励中,个人奖励部分达到62.97%。
人才培养同样打破常规。作为软件行业的领头羊,上海软件中心推进了“十年三阶段梯次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重在岗位成才,力求做到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岗位人才加紧培养。
不光是自己要成为人才,还要带领更多的人成为人才。孔繁荣是上海软件中心“以人才培养人才”的代表之一。孔繁荣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探索形成“研发+试制+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管理科学中应用创新服务体系,成果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后,截至2019年末,他带领的团队累计培育企业(团队)589家,培育形成近4500人的创新人才库,创新模式已成功输出落地长三角多地。
“引进和培育一位高端人才,有时就能带出一个团队、崛起一个学科、创造一个产业,乃至实现一个战略。”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就能厚植上海原创优势,推动城市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推动城市发展能级有力提升。
留住用好:“不拼重金拼环境”
位于上海市域西南部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仅“一墙之隔”。这里集聚了零号湾、交大科技园、飞马旅等十多家双创孵化载体,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来此实现梦想。
“不拼重金拼环境”,上海以人才发展综合环境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让“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心向往之”。
步履匆匆从事创新创业的人才,容易在上海找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因为上海率先以“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激发和汇聚市场资源建设创业人才摇篮,率先成立国内首家众创空间联盟开展行业自治。
以赛引才、以赛选才也是上海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杨浦以寻找“创业之星”的方式,连续5年委托社会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引入离散、有责的投资评价机制,发掘出优刻得、乐车邦、魔方公寓、道客云、名医主刀等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不仅让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为此上海提供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为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
中华苑人才公寓是黄浦区针对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服务业等人才建设的首个高端人才公寓,也是上海首个市、区联动的金融人才公寓试点项目。人才公寓不仅嵌入了人才窗口接待区,配送市、区人才政策咨询资料和社区事务受理终端平台一体机,让社区事务办理预约、人才政策咨询等事项楼内“一站式”解决,还在公共区域打造“大客厅”,引入各类丰富活动,让人才成为“一家人”。此外,专业顾问队伍定期开展组团问需,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甘当人才服务的‘店小二’,他们才会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打心眼里喜欢上海。”从事人才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尊重人才,为人才提供贴心服务,才能提升人才政策的显示度和人才的感受度、满意度。
上一篇: 在上海城市草坪广场,张士超以音符回应金承志:我没拿你钥匙
下一篇: “蛟龙”穿越,浦江两岸往来成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