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科技种子在彩云之南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21/09/14 新闻 浏览:383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村还是那个村,却因为有了科技力量的注入而大不一样。近年来,松江农业部门对口帮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供种源到传技术、教人才,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赋能。如今,帮扶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技的种子已然开花结果。
金牌松江大米引种彩云之南
眼下,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下的稻谷已经进入孕穗期。作为松江农业部门援滇“特派员”之一的田小青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新一轮的技术指导。
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水分需求最大的时候,水浆管理以‘浅水勤灌’为主,保持水分充足的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在为期4天的技术指导期内,田小青和其他队员不单给当地农户和农技人员授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技术要领,还带着大家下到田间,手把手把脉支招。
这些水稻田是两地农技合作的重要基地,所种水稻为松江农业部门精心选育、曾获得全国金奖的优质品种“松香粳1018”。供良种调优当地品种结构、避免“少走弯路”的同时,为了让松江稻种更好地“入乡随俗”,在水稻育秧、移栽、分蘖、成熟四个种植关键期,松江区农技人员还将入滇提供技术服务。在此次上门指导之前,今年的各项帮扶工作就已有序开展。3月份,松江区农业部门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科所沟通后,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4月初,6000公斤“松香粳1018”稻种经过长途跋涉,及时送达当地农户手中;4月中旬,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州、县、镇三级农技人员座谈,就“松香粳1018”品种特性、在当地的种植表现、种植关键技术等进行深入交流,确定技术方案。
2018年,松江大米开始引种云南。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首批技术“特派员”姚麒麟告诉记者,从一开始250公斤稻种,到如今的6000公斤,引种过程是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第一年遭遇雨水频繁,播种时间也稍晚,加上田间管理较为粗放,效益没能很好体现。”对此,姚麒麟带领技术团队及时分析原因,并在接下来的种植当中进行调整,开展更深入的技术指导。之后,好消息不断从彩云之南传到东海之滨。2019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60亩示范田,每亩单产较当地优质稻品种增产144公斤,总增收29404元;2020年完成了示范推广250亩,产量较当地优质稻品种每亩增产44.5公斤,按当时的优质稻收购价每公斤3.8元计算,农户每亩增收169元,总效益增加42275元。
从传技术到教人才
农业技术帮扶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相关负责人唐纪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前不久,他作为松江区对接云南的蔬菜技术专家之一,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开展了一堂详尽细致的蔬菜技术实训课,包括农技人员、大农户等在内的60余人参与培训。
培训从绿色种植、销售经营、前沿技术等方面展开,全方位与云南的老乡们分享经验。农业技术帮扶要扶到点上、帮到根上,唐纪华做足了功课,确保实训课有的放矢地开展。
因为特殊的光照气候条件,云南应该是一个“种什么、出什么”的地方。云南的各色水果享誉全国,云南也是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基地,这里种植的不少蔬菜进入了北方市民的“菜篮子”,不足就是品种相对单一,大多是辣椒、豇豆等耐储运品种。对此,唐纪华基于松江成功种植经验,并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引进小番茄等更高市场附加值品种的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菜农增收。
“种好农产品的同时,还要多‘抬头看市场’。”鉴于云南省的地理区位等因素,唐纪华认为云南农产品销售模式不应照搬松江农产品采取的体验式销售,而应更加注意网络销售平台的搭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5%的区域是山地,5%是平坝,对于山区农业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浇水问题,对此,他建议通过铺设管道等措施解决浇水难题,同时适时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人离开,但要把技术互学的平台留下来。为了让松江大米在云南茁壮成长,除了一年四次的实地技术指导,两地还建立了网络交流群,随时提供技术问诊服务。去年夏天,引种松江稻谷之后,当地首次遭遇“穗颈瘟”这一“劲敌”,农户一时一筹莫展,一番线上问诊后,松江农技人员及时识别病害,并给出诊疗意见,及时控制了病虫害,促进水稻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