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万和电气连续三年领跑一级能效...     
          
近日,奥维云网正式向万和电气颁发“中国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证书,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万和电气在燃气热水器领域的卓越表现,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万和电气自成立以来...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商业
- 
          
     第137届广交会开幕首天 中企跨境三方对谈把脉跨境B...     
          
日前,第 137 届广交会在广州启幕。对于全球客商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优质企业的“竞技场”,也是全球贸易的“风向标”。广交会期间,行业趋势论坛、创新发展报告、交流对接活动纷至沓来。其中,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静安国际创新走廊:以首创改革激活“国际化+数字化”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1/08/24 财经 浏览:386

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
XNode,这是一个诞生于上海的国际化新型创新加速器。以国际化、多元化空间社群为载体,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导向,为海内外企业和创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和跨境创业加速服务。截至去年底,已推动72个企业创新项目加速,实现1.8亿美元商业价值;今年上半年,共服务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跨境创业团队落地加速项目。
“在静安,为全球”,XNode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映射着静安区致力于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历程——注重创新要素的涌流,创新资源的支撑,创新人才的集聚,不仅帮助龙头企业实现“体外创新”、跨境孵化,也助力中小企业“站上巨人肩膀”开拓跃级甚至“出海破浪”,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记者昨天获悉:静安区将发挥独特产业经济优势,做强“全球服务商”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集聚度、创新载体空间分布、创新创业氛围活跃度等方面,发力打造“国际创新走廊”,未来五年,将以全球化创业为主导方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双创示范基地品牌。特别强调以首创性改革和精准化突破为“靶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特色承载区。
空间布局:发挥场效应引来生力军
据悉,上海静安国际创新走廊共14平方公里,走廊以南北高架为纵向发展轴,并将南京西路高端服务集聚带、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中环两翼创新创意集聚带一一串起。根据资源禀赋不同,南西高端服务集聚带将发力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将布局众多国际化创业园区和人力资源产业创新发展区域;中环两翼创新创意集聚带,将打造成为国际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影视高地,也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圈。
这样的空间规划,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布局国际双创资源。静安区科委副主任吴启南透露,静安区域内国际化专业服务优势突出,集聚着包括毕马威、贝恩等GaWC名录中的全球服务机构43家,占上海市GaWC名录企业总数的1/3;同时,静安区拥有众创空间品牌20个,运营空间30余家,这些都为国际创新创业协作提供了载体平台和专业支撑。
多梯度的创新创业支撑和孵化体系也进一步发挥出了“场效应”,将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使之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生力军。
资源支撑:以改革力度催化创新产出
截至目前,静安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5家,拥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等。要充分激活这些企业的双创活力,这还关涉到顶层政策设计的精准性。“我们不能仅以产税收入评估企业,更应引入‘活跃经济量’概念,以此考量企业对区域经济、创新创业的整体贡献度。”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董煜说。
以改革的力度来催化创新的产出。静安区对标临港新片区启动20条改革措施,涵盖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完善双创投融资机制、完善财税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为例,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业一证”服务专区,今年上半年已为63家企业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
除了加强资源联动,静安区还持续推进覆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更精准的扶持政策。董煜认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研发中心的进驻,往往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过去,不少创新实践基地采取直接补贴大企业的方式。未来,静安区将进一步支持其创新需求、业务需求,鼓励“揭榜挂帅”制度。通过调整补贴链条,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生态进阶发展。
人才培育:以制度引才更以赛育才
全球化创新创业,其决胜点还是在于全球人才。
对标临港新片区等人才政策,梳理人才政策诉求和建议,静安区形成精准的双创示范基地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该区建立起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和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便利度,实施“不见面”审批4.0版,对办理流程、材料进一步简化。截至8月22日,静安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工作量22719件次,审批量3884件,其中,“不见面”审批受惠办理量2919件。
“以赛引才”同样是聚焦的重点。以静安区连续多年承办的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为例,截至去年底,该项赛事参赛人数突破1.2万,产出创新产品约2000余个。今年更是首次发起生态合作联盟,对接协调政府、企业等数据,打造专用“数据湖”。这项大赛不仅提供应用场景、实践基地,更为优秀人才搭建实习、就业、创业的桥梁。针对近年在重大创新创业领域赛事、论坛上的获奖者和发言者,静安区相关部门表示,将拟定专项扶持政策,由此改革更新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制度,撬动双创内生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