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品牌福利大放送】小米平板7 Pro:支持政府补贴,...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款高性能、便携且功能丰富的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小米平板7 Pro,作为小米家族的最新力作,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雅的设计以及丰富的功能,正逐渐成...
-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
汇智前沿同论道 以“新”提“质”促发展 2024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新进展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9月20日-22日,202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21届上海和平(长三角)眼科...
-
城家签约丨大零号湾,1932间!
导语:上实城开携手城家共建全龄友好大社区 明永乐二年,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 这只是“第一幕”。 600多年后,“第二幕”开演:依湾伴校的“大零号湾”崛起。 作为...
-
淘宝毕业季,用胶带助力高校学子轻装启程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百事公司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同打造盛夏趣味之旅
盛夏临近,各地洋溢着专属夏日的快乐氛围。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将携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三款疯狂动物城主题“趣泡”限定特饮,以此开启2024年这场奇妙的盛夏旅程。 作为百事公司旗下特调...
商业
-
破解外贸增长密码!中企跨境×36氪研究院白皮书首发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浪潮下,跨境B2B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企跨境携手36氪研究院将在近期联合发布《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白皮书,并...
-
借助“流量+留量”营销型外贸B2B独立站 中企跨境为出...
2025年,要说B2B企业做出海生意找客户的第一步要做什么,那一定是搭建独立站。 2025年的今天,外贸企业对搭建独立站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清楚,建独立站已经成为B2B外贸企业的共识。企业做独立站的目...
-
CHRO必读:如何从提升员工体验赋能经营、驱动人效
员工体验的话题已探讨多年,但对于很多人力资源1号位而言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从0到1搭建、如何有效落地、如何持续运营等,基于此易路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 近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赋能经营、提升核心员工留...
上海构筑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新起点 重大工程投资强度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3/03/22 财经 浏览:309
191项市重大工程计划达产2150亿元,在建和计划建成176项,重大工程投资强度创新高
上海构筑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新起点
美的上海全球创新园区工地上,B区楼宇施工即将“冲出”地面。中建八局项目总工付冠杰自开年来便驻守现场紧盯进度,这一市重大工程总投资60亿元,数额庞大,意义也特殊。园区作为美的全球运营总部和创新核心阵地,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引擎之一。进驻之后,美的将以“链主”角色,助推青浦智能制造产业新增长。连施工企业也融入数字化转型氛围,6款机器人担任不同工种,活跃在建设一线提供新探索。
一处工地,与三种不同领域的转型紧密连接,在上海,类似情形数不胜数。
市住建委、市重大办介绍,今年是上海历史投资强度最高一年,191项市重大工程计划达产2150亿元,在建和计划建成176项,为近年之最。全市建设系统正加大推进协调,确保重大工程进展速度,构筑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新起点。
重点项目重点推进
一季度接近尾声,上海建设氛围已是火热状态。单单中建八局一家建设公司,就有3万名劳动力活跃在美的上海全球创新园区、中芯国际等重点项目上。
“今年市重大工程任务重。”市重大办副主任金燕说,从投资额看,有30多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额突破20亿元,远超往年。同时部分项目建设难度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项目工程方案复杂、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高。“这些项目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更大的推进力度”。
许多建设企业开年便已排定方案。上海城投承担71项市重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额超300亿元,年初就下发目标管理手册挂图作战,竹园污水厂四期、竹白连通管、南干线改造项目都将于年内完成。记者从隧道股份获悉,全部生产线已进入加速跑,承建重大项目计划在上半年全部开工。
前两年,以超级速度落地的重大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如一条鲶鱼激活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今年,先导产业依然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核心。在48项储备项目中,超30%来自科创项目,部分有望提前开工。“除了191项正式项目,我们还会挖掘潜力,力争让更多储备项目实现尽早开工。”金燕表示。2022年,上海就有14项储备项目和5项计划外项目实现开工。
技术解锁可持续密码
春天万物生发,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开始变绿,工人们在现场忙不迭地劳作,要把1.1万棵乔灌木都种上。根系之下排水防水层聚集了许多专业专家的智慧结晶,确保人工山体空腔不被破坏,又能让植物健康成长。
早年受限于技术水平,打磨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几乎不可能实现。“如今,亮点频出的世博文化公园,也是一座高水平建造技术的展示地。”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玮说,除了双子山,公园南区的温室花园屋面采用全球首例预应力张弦铝结构屋盖结构体系,世界花艺园“绿色指数”超八成,引入一体化设计打造多维功能复合地下空间。南区将在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对外开放。
超大型城市形态复杂,重大项目落地并不简单,打破设计、环境和速度瓶颈,就需要更多管理技术创新,倒逼建设企业进入转型快车道。
“集团这几年提出‘数字化’转型,一些成果已在标杆项目里使用。”上海建工总承包部第六管理公司总经理徐军说,由他们负责的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项目多处使用先进自研技术,首次尝试国内首台具有实用性的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焊接机器人,引入自研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辅助基层支撑防变形,结合BIM技术进行仿真模拟,数字化托换顶升等等。
机器人、仿真模拟等词汇,开始打破人们对建筑业传统厚重的印象,变得轻盈前沿。“工程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不只是建设期,还会延伸到运营阶段,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隧道股份上海路桥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项目经理潘伟说,进入建设冲刺期的国内首条智慧高速示范项目G15嘉浏段,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利用北斗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在路段中埋设的大量传感设备,赋予高速公路以“智慧大脑”,打造车道级交通流精准控制体系。最新数据显示,嘉浏高速的应急救援效率显著提升,各类突发事件识别平均用时8分钟,较2019年提高14%;应急救援到位平均用时10分钟,较行业标准提升33%;处置平均用时21.75分钟,较历年平均水平提高27.5%。
金燕介绍,今年市重大项目会继续实施建设数字化改革,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深化BIM技术应用,探索形成设计、审批、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新模式;开展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鼓励项目在建设中开展小微工艺创新工作。
多平台机构机制协同
去年,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工程借助审批周期压缩、分层用地审批实现“超车”,从储备转入正式项目,于12月底正式开工。得益于建设全链条提速,2022年上海工程建设虽经历短暂停滞,但走出“V型”反转,投资计划、开工数量、建成数量全部超额完成。
记者从市重大办了解到,机制协同仍是今年保障重大项目推进的关键。特别是注重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政企合作,搭建形成层层推进、层层递进的项目协调推进平台。继续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围绕市重大工程建设目标节点,发挥“比学赶超”平台作用。
行业主管部门将联合建设单位及时分解细化建设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对接市区相关部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围绕项目建设重要节点,相关审批部门、相关区主动跨前服务,做好项目审批、落实资源性指标统筹、完成腾地任务等,确保项目得以持续高效建设。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咬定节点目标,做好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等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